微針貼片應用於低血糖無痛治療(葡萄糖與高血糖)

           低血糖是一種常發生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較輕微時,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出汗、心慌和視力變化等症狀,可通過攝入碳水化合物解決,嚴重時,則會出現失去知覺、昏迷等症狀,危及生命。因此,在這些不可預見的低血糖緊急情況下,需要及時補充胰高血糖素。

          採用安全、無痛無創的方式進行藥物遞送是解決上訴問題的理想方案。其中,微針陣列貼片是主要的候選方式。微針貼片由具有多功能特性的材料構成,其可以控製藥物擴散動力學,實現按需給藥。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期,來自浙江大學顧臻團隊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結合3D列印技術和模具鑄造技術的新型製造技術,製備了具有葡萄糖響應型胰高血糖素微針陣列貼片。該貼片可以預防胰高血糖素的物理和生物性失活,
同時將有毒單體殘留物消除到安全水平。相關研究成果以“Shrinking Fabrication of a Glucose-Responsive Glucagon Microneedle Patch”為題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期刊。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利用模具鑄造工藝首先生成具有確定的形狀和排列的相對較大的初步微針凝膠,然後進行脫水以最終實現尺寸小型化(圖1A)。初始凝膠狀過程可對微針形狀、成型工藝和純化進行輕鬆控制,而收縮步驟可確保保留小型化微針的形狀細節和機械強度。為了測量整個收縮製造過程中的結構精度,使用商用3D列印機列印金字塔形微針框架,以復制PDMS模具。擴大到“毫米級”模具只需移液和超聲處理即可快速澆注預冷聚合物溶液。純化後,將凝膠狀微針安裝在透明的聚碳酸酯薄膜上並進行半密封以進行緩慢脫水,直到微針基底與聚碳酸酯薄膜分離。在收縮過程中,由於聚碳酸酯薄膜的穩定性,貼片的基部可以減少厚度,同時保持其原始尺寸和形狀。類似地,每個微針尖。端之間的中心距離保持不變,但微針尖。端本身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收縮以獲得統一的預定義形狀(圖1B,C)。

圖1 葡萄糖響應型胰高血糖素微針陣列貼片製備過程

            而胰高血糖素遞送響應於低葡萄糖水平的機制歸因於CPAM/APBA聚合物網絡的淨電荷從陽離子到中性的轉變(圖2A)。當發生低血糖時,排斥性陽離子基質可以促進胰高血糖素的釋放,隨著血漿葡萄糖的增加,
與APBA結合的葡萄糖分子數量的增加會導致更多的負電荷,以促進靜電吸引(圖2B),從而限製過量的胰高血糖素釋放。

圖2 葡萄糖響應型胰高血糖素遞送系統的機制和體外性能表徵

           此外,研究人員還通過注射胰島素以誘發胰高血糖素自動釋放實驗,進一步驗證了該貼片的有效性。最後,研究人員驗證了該貼片的長效穩定性,通過實驗發現,
在室溫下保存的微針貼片在給藥後顯示出更好的提升血糖效果,並觀察到微針貼片的穩定效果至少為4週。

 圖3 葡萄糖響應型胰高血糖素微針貼片的保護和保存評價

董亦淞 Ted

數位成型部門 技術經理
手機:0921-229-515
電話:(07) 331-3520 #607
信箱:Ted@makerwisdom.com

應用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