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密3D列印建構仿生麥芒分級系統,用於高效能霧水收集

大綱

          高性能霧滴收集對於解決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特別是在乾旱地區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儘管在解決這個問題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開發高性能霧滴收集系統以同時滿足高效霧滴捕獲和快速運輸這兩個決定收集效率的關鍵因素仍然存在挑戰。生物適應惡劣環境而進化出的集水能力為高效收集系統的設計提供了巨大的靈感。在這裡,受到麥芒獨特的分層結構和出色的霧滴收集能力的啟發,透過精密3D列印開發了類似人工芒的分層系統,該系統表現出優異的霧滴捕獲和快速傳輸能力。由圓錐形脊柱、梯度微槽和定向刺組成的分層結構的存在使霧滴系列能夠從刺上的滴狀模式轉變為脊柱上的薄膜狀模式。此外,此仿生系統的收集效率為5.90 g/cm·h,高於單一仿生系統和其他仿生系統。透過結構功能關係模型,探索多樣化收集行為的機制,以解決高效能收集的起源。這項工作開闢了設計系統和設備的新途徑,以顯著增強霧滴收集。

3D列印創新霧滴收集技術:結合仿生學和先進製造提升效率和速度

         霧滴收集技術因其在收集淡水以解決普遍的缺水危機方面的潛在應用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特別是在缺水地區。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生物,包括甲蟲、蜘蛛和仙人掌,都進化出了優秀的霧滴收集能力,使它們與自然和諧相處。受這些生物的啟發,設計了一系列仿生系統和設備來收集霧滴。然而,由於霧滴捕獲能力有限且運輸速度緩慢,大多數霧滴收集效率較低。前者產生的收集系統對水的親和力較低,從而顯著降低了收集體積。後者使得系統緩慢地釋放新的捕獲空間以進行循環收集,這明顯延長了收集時間。因此,非常需要設計一種具有高效霧滴捕獲和快速傳輸的新型收集系統,以實現連續和高性能的收集。

         為了同時實現高效的霧滴捕獲和快速的傳輸速度,人們使用了多種方法,如電動技術,氣相技術,光刻,雷射照射等被提出來建構仿生分層系統。例如,採用靜電紡絲和電噴霧技術製備了兩根主軸纖維的仿生蜘蛛絲,其表現出優異的單向霧滴收集能力。借助氣相沉積技術,開發了具有仙人掌狀多層結構的支化氧化鋅線,用於連續霧滴收集。利用這些方法,獲得具有霧滴捕獲和運輸能力的仿生系統是可行的。然而,這些方法存在結構尺寸和製造精度較差的可控性,使得它們難以製造複雜且自由設計的架構,從而難以保證所製備的系統長期高效的採集能力。 3D列印已被證明是一種製造尺寸精確、精度高的複雜仿生結構的有效方法,已廣泛應用於微滴操作、水輸送、3D細胞培養和油/水分離。然而,將仿生概念與3D列印策略結合來設計高性能霧滴收集的分層仿生系統的報導卻很少。

3D列印一系列類似麥芒的系統,分層系統表現出優異的霧滴捕捉和傳輸能力

          芒麥能在缺水地區生存,麥穗周圍細長的芒是一個層次系統,具有很強的捕捉霧氣環境中的水滴維持生命的能力。因此,這無疑為設計高效霧滴收集系統提供了良好的啟發。在此西南科技大學李國強教授領導的仿生微納精密製造團隊,受小麥麥芒啟發,利用PμSL 3D列印技術(使用設備:microArch® S130),整合仿生學和精密3D列印,巧妙地設計了一種新穎的人工分層收集系統「仿生麥芒分級系統」,以實現高性能的霧滴收集。與先前的研究不同,這種獨特的仿生系統由圓錐形脊柱、梯度微槽和圓錐形定向刺整合在一起,不僅能夠實現更高的霧滴捕獲效率,而且能夠實現更快的霧滴傳輸。如此出色的性能得益於霧滴在多刺升級系統上獨特的傳輸方式,由滴狀轉變為薄膜狀。有趣的是,四排刺系統(A-awn-4)的傳輸速度達到3.5毫米/秒,是人工脊椎系統(A-spine)的近40倍,甚至是天然脊椎系統的12倍,最終結果其收集率高達5.90 g/cm2 ·h。理論模型分析表明,拉普拉斯壓力差和梯度毛細管力是驅動霧滴單向輸送的兩種主要作用力。此外,由於沉積面積更大,潤濕過程更快,大量的定向刺可以增強霧滴的捕獲能力和傳輸速度。這項工作系統性地揭示了不同層次的麥芒類系統對霧滴收集的影響,為提高霧滴收集效率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3D列印自然麥芒結構特徵、霧水收集過程及仿生麥芒系統的製作過程
圖1:自然麥芒結構特徵、霧水收集過程及仿生麥芒系統的製作過程。a.小麥麥芒捕捉潮濕空氣中的小水滴。b.麥芒逆重力超快霧滴輸運過程。ce. 自然麥芒的分級結構SEM表徵。f. PμSL 3D列印系統製備仿生麥芒分級系統的示意圖。
3D列印一系列類似麥芒的系統,分層系統表現出優異的霧滴捕捉和傳輸能力
圖2:自然麥芒與仿生麥芒的結構特徵及演變規律。ac.自然麥芒表面微刺、凹槽的結構特徵統計曲線圖。de.5種不同結構形式仿生系統示意圖。fg. 不同結構形式仿生系統的表徵。h.仿生麥芒隨微刺數目增加的結構演變示意圖。

        經過優化設計的仿生麥芒霧水收集系統,表面分佈有眾多微型刺狀取向收集器,擴大了收集的有效面積,增強了霧滴捕捉效率,並突破傳統結構下滴狀傳輸的限制,實現了高速的膜狀傳輸,極大地提高傳輸速度和收集效率,有望應用於液滴傳輸、藥物運輸、細胞牽引、海水淡化等科學技術領域。

3D列印仿生麥芒的系統,不同結構形式仿生麥芒的霧水收集過程
圖3:不同結構形式仿生麥芒的霧水收集過程。ae. 仿生脊柱(Ⅰ)、仿生凹槽(Ⅱ)、仿生麥芒體系(Ⅲ、Ⅳ、Ⅴ)在水霧環境下逆重力的霧滴捕捉輸運過程。
3D列印仿生麥芒系統,實現快速運輸且高效的霧滴收集
圖4:仿生麥芒的水霧收集作用機理。ac. 仿生脊柱(Ⅰ)、仿生凹槽(Ⅱ)、仿生麥芒體系(Ⅲ、Ⅳ、Ⅴ)逆重力下的霧滴運輸距離、速度、體積的統計曲線圖。df. 仿生脊柱、仿生凹槽、仿生麥芒體系的霧水收集機理分析。

研究顯示3D列印仿生麥芒系統,實現快速運輸且高效的霧滴收集

           透過在水霧環境下觀察,在仿生脊柱與仿生凹槽結構表面,霧滴以大液滴的形式進行定向地輸運-滴狀傳輸。但在仿生麥芒系統體系表面,無明顯大液滴出現,相反霧滴是以一層薄水膜進行定向輸運-膜狀傳輸。液體傳輸模式的轉變主要是受表面微結構所影響。脊柱與凹槽單級仿生結構系統,難以實現對霧滴快速高效的捕捉,無法在表面形成連續穩定的液體薄膜,所捕捉液滴易受周圍液滴的吸引合併成大液滴進行傳輸。當其體積增加到某數值時,結構所產生的拉布拉斯力無法繼續驅動液滴運動,最終釘扎在表面。而仿生麥芒分級系統體系,由於表面附加了眾多的微型刺狀取向收集器,增強了霧滴捕捉能力,實現快速的潤濕過程,在表面形成連續穩定的液體薄膜。且與表面其他微滴合併凝結相比,微滴在水膜表面滑動的所需時間更短,因此更傾向於沿著水膜表面運動,使得傳輸速度和收集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實驗結果表明,膜狀傳輸的速度比滴狀傳輸高40倍,可實現3.5 mm/s的傳輸速度和5.9 g /cm 2 ·h的收集效率。

此論文以「Programmable 3D printed wheatawn-like system for high-performance fogdropcollection」 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這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四川省科技廳等基金計畫的支持。

參考文獻:Programmable 3D printed wheat awn-like system for high-performance fogdrop collection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0311311

智觀智造-智觀科創,專注於超高精密微奈米3D列印領域,為BMF台灣區技術暨業務中心,提供: 1.全球領先的超高精密3D列印技術及精密加工能力解決方案提供商。 2.實現2~25um的列印精度,5~50um的列印層厚,士10~士50um的樣件公差控制能力。 3.應用產業:醫療器械、柔性電子、通信系統、機器人、超材料等領域更為顯著。

業務聯繫

董亦淞 Ted
數位成型部門 技術經理

手機:0921-229-515
電話:(07) 331-3520 #607
信箱:Ted@makerwisdom.com

應用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