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砂岩的3D列印,孔隙結構與流體運輸特性研究
利用數位顯微CT影像製造2μm高解析度的3D列印砂岩樣品,進行了水氣驅油的可視化實驗。分析比較了3D列印與原始樣品的孔隙結構,並通過DRP模擬孔隙度與滲透率。對CO₂驅油也進行了顯微CT實驗,探討3DP樣品在多相流實驗中的表現。
天然砂岩的3D列印,孔隙結構與流體運輸特性研究 閱讀全文 »
利用數位顯微CT影像製造2μm高解析度的3D列印砂岩樣品,進行了水氣驅油的可視化實驗。分析比較了3D列印與原始樣品的孔隙結構,並通過DRP模擬孔隙度與滲透率。對CO₂驅油也進行了顯微CT實驗,探討3DP樣品在多相流實驗中的表現。
天然砂岩的3D列印,孔隙結構與流體運輸特性研究 閱讀全文 »
光固化生物3D列印技術DLP可精確控制細胞和生物材料在空間中的分佈,以構建複雜幾何結構。但光散射限制了其精度。因此研究中提出一種新光散射抑制機制,可降低散射,提升列印精度1.2-2.1像素,成功製造多尺度、薄壁結構的生物支架。…
將阿斯匹靈微晶裝載在聚合物微針MN尖端中,可降低胃腸道黏膜損傷風險,懸浮的微晶在MN吸頭中濃縮,保持高穩定性,並可在4℃保存,在30分鐘內溶解。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新方法,以提高阿斯匹靈在微針中的穩定性。…
透過PμSL高精度3D列印微纖維,研究微晶格超材料的機械性能。製作20μm至60μm的拉伸樣本,發現20μm表現出橡膠般特性,斷裂應變達100%,強度約100MPa。丙烯酸超細纖維顯示多階段變形,可定制強度與剛度,促進開發新型微米晶格超材料。…
材料「尺寸效應」實現對微納3D列印結構的力學性能調控 閱讀全文 »
微創手術為患者提供了更短的恢復時間、更好的結果和更少的併發症。然而適用於此類小型且非常精確任務的器械的可用性有限,因此經過多年研究,以精密注塑成型零件的分辨率、尺寸和公差3D列印原型的能力為微創手術所需儀器的進步開闢了可能性。…
使用PμSL高精密3D列印半柔性微結晶器,可以精確控制液滴形狀與蒸發動力學,實現液滴高度的調節。此技術通過親水性固著平台,有效調節HD的長徑比與比表面積,並能在固定平台中心高效篩選立方晶體。透過線上監控與模擬評估。…
3D列印半柔性微結晶器,可精確調控液滴形狀實現高質量晶體製作 閱讀全文 »
基於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μSL 3D列印技術,開發了一種新型導電水凝膠,具有出色的拉伸性和導電性,並能在數十秒內完全降解。此水凝膠用於電子皮膚、組織工程等領域,可快速自定義電路以控制人機界面,開創了可降解柔性電子裝置的新應用。…
3D列印水凝膠可十秒內降解,實現超快速編輯人機界面,具有出色的柔韌性、導電率性能 閱讀全文 »
研究啟發於“荷葉效應”,其中荷葉表面特殊微納米結構展現超疏水性。為此研究以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μSL 3D列印技術,製作了具有微蘑菇結構陣列的超疏水錶面,實現了微液滴的定向轉移和可控融合,搭建了可用於微液滴化學反應的反應台。
3D列印製作仿生結構,超疏水微奈米結構用於微液滴操控 閱讀全文 »
高性能霧滴收集對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尤其在乾旱地區,具重要意義。開發高效捕獲與快速運輸霧滴的系統仍具挑戰。受自然界麥芒分層結構啟發,透過3D列印開發的人工分層系統,展示優異的捕獲與傳輸效率,提供新途徑以增強霧滴收集效能。…
高精密3D列印建構仿生麥芒分級系統,用於高效能霧水收集 閱讀全文 »
水滴在特殊紋理的固體表面上可呈現多種形態和動力學,用於實現特定功能。為此我們利用PμSL 3D列印印製不對稱柱尖端,水滴會重新配置並定向。這種尖端引起的水滴翻轉,使 Janus 柱可連續、遠距離快速自運輸,有效收集和濃縮不同尺度的液滴。…
3D列印仿生松針多級非對稱結構,超疏水錶面多尺度液滴實現定向運輸 閱讀全文 »